桂中行(1833—1897):字履真,江西临川人。先世贾贵州,遂占籍镇远,故又贵州镇远人。清咸丰(公元1851-1861年)年间诸生。入翁同歙督学幕。咸丰、同治年间,因军功卓著曾在安徽的合肥、蒙城、阜阳等地任知县。光绪元年(1875),首任徐州知府,光绪九年(1883)、十二年(1886)、十八年(1892),又多次再署徐州,在徐执政长达12年之久。因其为政勤谨,心系百姓,故“徐人爱之”,“民以青天呼之”。光绪元年,署徐州,以祖母忧去官。三年,宣城、建平民教閧,焚毁教堂。总督沈葆桢强起中行往治,中行谓:“民倡乱当治如律,然民所以乱,由教堂侵其地。今当令民偿教堂财,而教堂还民地。”持数月,卒如中行议。内艰归,服阕,檄治皖南垦务。皖南兵燹后,客民占垦不输赋,至是清丈田亩,无问主客。客民噪,捕斩其魁,乃听命。三岁事竣,增赋钜万。九年,补徐州。值水灾,兴工赈,修堤埝二百馀里。又濬邳州艾山河,筑宿迁六塘埝,水患除,民以不饥。治徐十二年,课农劝士,盗贼衰息。擢岳常澧道,数月,迁广西按察使,复调湖南。二十年,卒。中行所至有声,官江南最久,民尤爱戴之。附祀徐州曾国藩祠。徐州云龙书院最早是康熙六十年(1721)淮徐同知孙国瑜创办的义学,雍正十三年(1735)徐州知府李根云改义学为书院,乾隆五十三年(1788)淮徐道康基田加以扩建。当年的云龙书院有大门、二门、穿堂、讲堂、文昌楼等建筑,共6进院落。 光绪年间,桂中行在徐执政时则邀请江南名士冯煦和邓嘉缉主讲云龙书院。冯煦于光绪十二年(1886)以一甲三名进士(探花)授职编修,邓嘉缉则是以文清超拔、诗骨坚跌著称的名儒。这两位名师教学认真,讲述精辟,循循善诱,尤其难能可贵的是,倡导师生互动,允许学生向老师提出不解的问题,而老师则当场一一作出解答,冯熙《蒿庵类稿》中就有其《彭城问答》数千言,共29个问题。徐州古称彭城,地处南北方过渡地带,为北国锁钥,南国门户,向来 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和商贾云集中心,历史文化悠久。桂中行是晚清官员,任徐州知府十二年,重教育,宣民风,深深为徐州地域文化折服,采得徐州地方文人的 诗歌,编纂成《徐州诗征》。他特别推崇阎尔梅和万寿祺二人,将其二人诗作另结成集,是为《徐州二遗民集》,以歌颂他们的气节和精神。    这两部著作都体现了徐州地域文化、历史事件、风土人情等各方面,对后世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文化和文献价值 。桂中行在徐州任知府期间非常重视教育,聘金坛冯煦(清丙戌探花,翰林院编修),任徐州云龙书院山长。祁汉云、王嘉诜、王学渊、韩志正、张伯英等就是云龙书院出来的高才生,其中张伯英得桂中行书法真传,成为民国著名书法家。光绪三十二年,他又创办徐州师范学堂,招收徐属8县学生。现在徐州云龙山上的“御碑亭”里,还安放着桂中行的画像。桂中行亦是一位书画家,善八分书,尤能画兰。尚有少量作品传世。
点击放大